时间:2025-08-01 02:17 作者:充话贝
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一...
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求是》杂志评论员
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强调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蓝图,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人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城市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着眼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上升到2024年的67%,19个城市群承载全国75%的人口、贡献了85%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宜业宜居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城市发展有其自身规律。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城市管理能力等跟不上快速发展的需要,出现人地失衡、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甚至导致严重社会危机。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城市都有两张面孔,一面是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景象,一面是贫穷落后的贫民窟。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国家发展目标、市场需求、人民诉求等都发生变化,城市建设必须主动适应这些变化,从关注增量、追求规模扩张、拉大城市框架转向关注存量、追求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
基于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的重大判断,指明我国城市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部署了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等“一个优化、六个建设”的7个方面重点任务。新形势下做好城市工作,必须深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主动适应形势变化,锚定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功能布局、品质生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变以往“见物不见人”、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民建”和“为人民”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精准回应人民群众诉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迫切需要改变粗放外延式的城市发展模式,解决好城市部分房屋和基础设施老化、地上和地下建设失衡等问题,杜绝盲目扩张“摊大饼”,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要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强化绿色低碳导向,把“双碳”目标贯穿于城市建设与运行全过程,增强城市发展可持续性。
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我国有690多座城市,城市之间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基础条件等各不相同,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也不应该“千城一面”,让城市失去独特辨识度和韵味。要坚持因地制宜,加强科技和文化赋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强化创新驱动支撑,精心培育创新生态,激活城市内生动力。明确功能定位,促进城市间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彰显文化特色,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基因”,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市发展格局。
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规模和体量上,更体现在管理的精度、服务的温度和治理的效度上。在发展实践中,仍有一些城市“重建设、轻治理”,治理水平与现代化人民城市要求不适应、不协调。要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和手段,提高治理的精细化、法治化、智慧化水平。坚持依法治市,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基层下沉。夯实城市安全底座,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数智技术和城市治理深度融合,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生命体,涉及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安全各方面。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工作方法也必须随之调整,不能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看局部不看全局,只算经济账不算生态账、安全账和民生账。要树立系统观念,跳出单点突破、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破解发展碎片化、政策割裂、资源错配等难题,提高城市工作科学性、主动性。强化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联动,增强城市政策协同性。健全多元参与机制,凝聚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既是一场深刻的理念变革,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久久为功,以人民城市理念构筑现代化人民之城、幸福之城!
2、知道为啥各大钢铁厂都有自营的汽水品牌不?,知道为啥各大钢铁厂都有自营的汽水品牌不一样吗?
3、“美国开始对永久居民下手”,韩裔医学博士入境时被无理由关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