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大罢免”投票,民进党“剃光头”

时间:2025-07-28 17:34 作者:二十七

“大罢免”投票,民进党“剃光头”

本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 裴 茗

26日,台湾地区举行首轮“大罢免”投票,针对24名国民党“立委”以及被停职的新竹市长高虹安(民众党籍)的罢免案均未获通过。“受到重挫”“愤怒选民的当头棒喝”“敲响警钟”……岛内外媒体如是形容赖清德当局经历“25:0大失败”后所面临的处境。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和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强烈要求赖清德站出来向民众道歉,停止撕裂社会。舆论注意到,此轮罢免案的投票率之高“令人瞩目”,绝大多数高于50%。有岛内学者表示,台湾民众对民进党“执政表现”的危机感催生了高投票率。民进党上下全力投入罢免,对外不顾美国关税冲击,对内救援台风灾害不力,赖清德信任度下降的同时,又在所谓“团结十讲”中屡屡失言,主打“抗中保台”但没有办法说服民众支持“大罢免”。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的学者认为,台湾民众用选票告诉民进党当局,不要“抗中保台”的意识形态,而要关注百姓的民生问题;赖清德须和在野党沟通政策,调整施政节奏,在两岸政策上不能再走激进路线。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7日表示,投票结果显示,民进党的政治操弄完全违背岛内人心民意,不得人心。


赖清德被要求站出来向民众道歉 资料图

“民意警钟”

在目前的台湾“立法院”中,民进党占113席中的51席,为少数党。舆论认为,针对国民党“立委”的“大罢免”,表面上由“民间团体”发起,但实为民进党当局策动,意在扭转其在“立法院”的席位劣势,摆脱施政困境。

在26日的开票过程中,针对国民党“立委”的24件罢免案的票数都是“不同意罢免”一路领先“同意罢免”,最终全部失败。新加坡《联合早报》描述说,台湾民间罢免团体26日在台北市济南路举办的开票之夜人数稀少,气氛低迷。民进党看到开票结果也不敢置信。亲绿的岛内媒体《上报》称,“大罢免”行动“剃光头”震撼民进党党内。

岛内亲绿媒体“三立新闻网”称,高虹安与7名国民党“立委”的 “不同意罢免”得票数超过当选时的得票数,比如在新竹市,郑正钤多获得2.7万票;在桃园市第5选区,吕玉玲多获得约8000票。资深媒体人赵少康称,这样的结果表明民怨有多深、“民气”有多高。他呼吁民进党“见坏就收”,立即停止8月23日针对马文君、游颢、江启臣等7名国民党“立委”的第二轮罢免案。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6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这场政治闹剧到此为止,台湾不要再搞内耗,而是好好拼经济、做事情,这才是全民之福。他强调,不能再搞“爱台湾”或“卖台湾”二分法。中时新闻网称,民众党主席黄国昌26日说,希望赖清德能够诚实面对自己与执政团队的过错,努力修补仇恨对立后在台湾社会制造的巨大伤痕。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 资料图

但赖清德26日晚在社交媒体发文声称,接受投票的结果,但这“不是某一方的胜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败”。而最早喊出“大罢免大成功”的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宣称“永不放弃”。国民党“立委”罗智强27日说,赖清德应该谦卑地倾听这个“0”所代表的数字意义,不能置身事外。他嘲讽说,赖上任以来最大“政绩”是“大恶罢”、台湾人民正在受苦。“愤怒选民给赖清德的当头棒喝”,台湾《联合报》27日社论以此为题称,赖清德设计“大罢免”的“巧门”,以为可以消灭反对党,最终消灭的却是赖当局的威望与尊严,也葬送了民众的信赖。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7日表示,民进党当局出于“台独”本性和“一党独大”野心,不顾岛内民生福祉,一再挑起政治恶斗,不择手段打压政治异己、制造“绿色恐怖”、加剧社会撕裂,充分暴露出“假民主、真独裁”的虚伪面目。

台湾“大罢免”首轮投票也引发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中时新闻网、“中央社”等岛内媒体梳理了一些相关评论:美国彭博社称,选民一面倒不同意罢免,显示赖清德所属的民进党遭受挫败;日本共同社称,罢免行动未成功对赖当局而言是重大打击,即便仍有第二轮罢免案投票,但实际上已难改变台湾“立法院”“朝小野大”的局面;美国《纽约时报》称,“大罢免”失败是赖当局的“民意警钟”;日本《产经新闻》说,罢免运动的彻底失败必然削弱民进党当局的向心力,恐对明年台湾地方选举以及赖清德寻求在2028年选举中连任造成影响。结果同时显示,民进党的“抗中保台”路线被选民否定。

走向团结还是继续分化?

民进党在“大罢免”首轮投票中彻底失败的原因引发广泛讨论。不少媒体与分析人士提到“蓝白合作发挥了作用”。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刘嘉薇表示,许多原本沉默的选民选择站出来,投下不同意票,这不仅是国民党的组织动员奏效,更反映民众党支持者的明确态度,“国民党应感谢小草(指民众党的支持者)的力量”。

当然,“大罢免”失败的原因是多重的。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列出的十大原因包括:民进党政绩不佳,南部救灾能力不足;“团结十讲”成败笔,错误百出骂声连连;曹兴诚、沈伯洋等“台独”分子争议不断;“抗中保台”未获得台湾多数民众的支持……台湾东海大学教授潘兆民说,台湾民众投下不同意罢免票,是对民进党当局的不信任票,给赖清德“打出不及格”。

BBC27日引述一名台湾学者的话说,“大罢免”后台湾社会走向分化还是团结,关键在于赖清德是否愿意展开“朝野对话”。刘嘉薇认为,赖清德不会让步、不会放弃权力,依旧会与在野党对抗。台湾《中国时报》27日也预测称,赖清德好斗的意志不容低估,台湾政局恐怕还得继续乱下去。


赖清德被指不会让步、不会放弃权力 资料图

“两岸和平相处才是台湾主流民意”

中时新闻网26日引述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包承柯的观点称,这次投票显示民进党的“反中抗中牌”失灵,更多的人否定罢免动员的正当性。然而,赖清德仍然掌握着台湾的“行政权力”,还在主导“台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两岸关系的紧张态势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中国时报》27日刊文说,赖清德当局似乎高估了“大罢免”的影响力。在大陆看来,“大罢免”就是一场政治闹剧,无论成功与否,都无法改变两岸关系的走势。民进党将“大罢免”上纲上线为“反共护台”,本质上只是宣传策略或者动员技巧,既“反不了共”,“也护不了台(‘独’)”。无论民进党在“大罢免”中是否成功,也动摇不了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意志。

台湾《旺报》27日的社论称,今年以来,赖清德抛出所谓“17项策略”,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在“大罢免”投票前一个月启动所谓“团结十讲”,企图强化“抗中”攻势,却引起社会大反弹。投票结果证明,赖清德的策略与论述“一步错、步步错”。文章还提及,此次罢免结果可以再次印证,台湾社会存在“浅层民意”和“深层民意”。浅层民意随新闻事件而流动,深层民意希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以实现安定与繁荣。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崑义26日撰文称,民进党这次利用“抗中牌”动员无效,等于是蓝白“反‘抗中’牌”奏效。这显示希望两岸和平相处才是台湾主流民意,民进党阻止两岸交流只会让自身与民众越来越远。两岸交流带来的实际益处,“不是虚拟的‘抗中牌’可以撼动,未来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若不能改弦易辙,将很快被人民抛进历史灰烬”。

Top

1、荣耀Magic V5测评:这台折叠屏手机,真的比想象更强大!

2、南方网评: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全民防蚊是关键,基孔肯尼亚病毒怎么治疗

3、佛教没有规定,男人/或女人 不能结婚,他也管不着!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tuanjian7.cn/CVA/detail/mcrkpe.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