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两青年冒死保存这本染血相册,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时间:2025-07-28 02:03 作者:弈澜

两青年冒死保存这本染血相册,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两青年冒死保存这本染血相册,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来源:江苏新闻-2025-07/2614:07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电影《南京照相馆》7月25日正式上映。在当年血雨腥风笼罩下的南京城里,一家南京照相馆的暗房既是一群普通人的避难所,也是守护历史真相的隐秘阵地。

影片《南京照相馆》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1938年,在南京估衣廊附近的华东照相馆内,15岁的学徒罗瑾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冲洗加印了日军拍摄的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随后,他与爱国青年吴旋接力守护这些珍贵影像。这份浸染着鲜血与勇气的“京字第一号证据”,最终出现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成为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重要证据。

1938年1月,时年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军军官送来的胶卷时,被底片上触目惊心的暴行画面所震惊!砍头、活埋、奸淫……这些罪恶的瞬间让年轻的罗瑾激愤难平。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原馆长、研究员马振犊说:“日本军官拍下这些照片,完全是为了一种娱乐和一种发泄。罗瑾把日本军官送来的底片冲洗出来以后,发现这些照片全是屠杀中国人的场景,非常之血腥残忍,当时他也受到了比较大的震撼。他精选了16张做了一个相册,而且自己为相册做了封面,上面画了滴血的心,还有一把刀插在心上面。他的意图是把这些日本人自拍的屠杀中国人的照片,作为一种历史证据留下来。”

在当时,私藏这些反映日军暴行的物品是非常危险的,但罗瑾仍将这本相册秘密保存了两年多。

马振犊说:“因为保存和携带方面的问题,这些照片都是一寸很小的照片,这些照片在罗瑾这儿一直被秘密隐藏到1941年。罗瑾后来因为生活所迫,就报考了汪伪政府的一个通讯队,通讯队就在毗卢寺旧址附近。他就把这个册子藏在厕所土墙上面,掏了一个洞把相册放进去,然后又把土块恢复原状。而且罗瑾还很不放心,因为牵涉性命攸关,所以他隔三差五都要去检查。有一天他去检查的时候,忽然发现砖块被人挪开了,相册也没有了,所以他当时大吃一惊,生怕祸事临头。于是他在考虑以后,就悄悄离开了通讯队,跑回湖南老家去了,他是去避祸的。”

罗瑾因相册离奇失踪而离开南京,这本承载着民族血泪的相册,戏剧性地出现在毗卢寺的草丛中,被罗瑾的通讯队同学吴旋发现。

马振犊说:“吴旋捡回来以后,一看相册的内容也是大吃一惊,又把相册藏在毗卢寺大佛的肚子里面,又藏在他的家里面等等。几经辗转周折,相册一直保存到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

1946年,家住南京四条巷的吴旋终于等到了正义的曙光。当时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征集证据,吴旋毅然向当时的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呈献这本用生命守护的相册。在呈文书中,他写道:“经无数困苦,始终未忍遗弃,以便将来供与敌人清算之资料……今闻贵会有搜集敌寇罪行、侦讯战犯用,特将该项材料检出,请代送有关机关,使残暴敌寇得以明正典刑。”字字泣血,句句铿锵。最终这本相册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马振犊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两位老人还在南京见过面,两个老人见面都是非常激动、非常感慨。他们为这个民族、为南京人民,做了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就是保存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真实记录。这不仅是要有远见有胆识,还要有豁出命不怕死的精神,才能把资料保存下来,所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吴旋、罗瑾两位老人分别于1998年和2005年去世,他们留给世人的这本无比珍贵的相册,被珍藏于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并于2015年10月9日,与国内各档案机构所存其它南京大屠杀档案一起,成功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Top

1、只有中国才会诞生这样一条线,只有中国才会诞生这样一条线的英文

2、泰媒:泰空军出动战机摧毁柬方两处军事目标,泰国客机击落

3、从主持人到“精神病”,48岁的李维嘉消失多年,近况再出令人唏嘘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tuanjian7.cn/EJA/detail/yexjyx.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弈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