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短剧大战”下半场:抢人、抢钱、抢IP | 年中观察

时间:2025-07-29 22:13 作者:三月流星火

“短剧大战”下半场:抢人、抢钱、抢IP | 年中观察

短剧赛道再“洗牌”。

作者 | 张语格

编辑 | 趣解商业文娱组

“中国男子在北美拍短剧,从交不起房租到北美行业第一”。最近,中国电影人高峰在美国拍短剧年入千万的故事登上多平台热搜。

据媒体报道,高峰入局短剧行业一年,他的公司已成为美国市场最大的短剧承制方之一。2024年制作了45部短剧作品,远超同行年产10到15部的水平,累计票房超过7000万美元;其中,一部成本不到20万美元的爆款短剧《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离婚的亿万富翁女继承人)》,票房突破3500万美元,收益超170倍。

图源:微博截图

尽管高峰表示,公司作为承制方(短剧制作方)只能拿到其中的承制费,但他异国漂泊跻身行业头部的经历还是引起了不少讨论;“中国短剧降维打击美国”“中国短剧颠覆好莱坞”……类似的观点充斥评论区。

归根结底,高峰的“逆袭”靠的是短剧这股“东风”。

“趣解商业”了解到,从2023年起,北美就有大量留学生、传统影视从业者、甚至广告人涌入短剧行业,“7·13好莱坞大罢工”与失业潮则将这波转行热推上了新高度。在美国西部做制片人的Tina直言,有些新团队连预算都不会做,但仍然能接到好多拍短剧的单。

国内短剧行业同样仍在狂飙。日薪两万、爆款短剧编剧分成超百万……夸张的收入数字层出不穷;然而和海外不同的是,随着“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国内短剧行业正进入新一轮“洗牌期”。

01.短剧下半场:卷投资、卷剧情、卷IP

2024年,看微短剧的人比点外卖的人还要多,微短剧凭借504亿元的市场规模反超电影市场;DataEye研究院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白皮书》预测,微短剧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7年突破千亿元。

短剧狂飙的同时,也开始了“大浪淘沙”。操盘过多部爆款短剧的制片人哲尼(化名)感叹,“今年每家公司的课题都不一样了,即使是头部制作方,也有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哲尼表示,行业爆款率低,经常出现靠一部爆款填补10部亏损的情况,今年有些头部制作方开始“提质减量”,侧重提升“不亏率”;但有些主做男频的头部公司仍然保持着每月80-100部的产量,将每部制作成本压到50万元以下“跑量”赌爆款。

但无论如何,免费和精品都是短剧的大势所趋。哲尼坦言,现在爆款率高的公司很多都困于人手不够,想扩大产能。“做精品短剧周期偏长,像听花岛、重庆四月联盟这些经常出现在爆款榜单里的公司,半年最多做30部,但短剧市场今年上半年上新了近3万部短剧,头部制作方很难一家独大。”

图源:剧查查截图

而随着更多传统影视公司和主流媒体的下场以及监管政策的引导,短剧的平均制作水准仍在持续上涨。听花岛总制片人赵优秀谈到,今年春节档是一个节点,春节档涌现了一批质感很好的古装题材,几乎每个剧组都能穿很好的貂,用造雪机拍雪景,而在过去,这是长剧拍摄才会有的规格。

有投资人直言,现在没有500万预算已经不敢碰短剧了。今年上半年,听花岛出品的短剧《家里家外》将行业制作成本的天花板一举拉升到300万元。短剧制片人窦秀伟认为,未来竖屏短剧的成本还会继续往上走,“现在已经有很多竖屏短剧单部总成本在 120万以上了,算上内部的运营成本、营销费用,单个项目已经在 200 万了,未来投资量级很可能会在 300-500万元之间。”

不过,如今的短剧仅凭制作精良已经很难突出重围;除了拼制作,还要拼剧情,甚至开始和长剧比拼IP。

哲尼认为,短剧卷到下半场已经回归内容,观众的审美变得越来越挑剔,能进入10亿播放的短剧,剧本、演员表演、导演调度、后期剪辑等各个环节都在及格线以上甚至有几项是十分出色的。

“趣解商业”注意到,行业“内卷”让很多短剧的内核和表达都上了一个台阶。例如最近红果短剧上线的大爆款《念念有词》,就彻底抛弃了“扇巴掌”等狗血桥段,靠着有梗的台词、伏笔和疗愈的爱情线吸引了大量观众。

图源:微博截图

经常看短剧的贝林(化名)觉得这部剧很难得的点是“特别可爱”,哪怕里面的女反派也是有萌点的,“而且最难得的是这部是少有能给女主演吸粉的女频,之前女频爆了都是男演员飞升,但《念念有词》看完都会喜欢上女主。”

据“趣解商业”了解,《念念有词》由听花岛制作,改编自番茄热门小说《豪门老公是哑巴?别慌,我是喇叭》,这已经是小说改编的第三个版本。IP改编从短剧诞生起就一直是最容易跑出爆款的路径之一,“趣解商业”了解到,一直以原创为主的听花岛今年也增加了IP改编作品的比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短剧改编的IP也在变得越来越“大”。行业兴起时许多制作方会从番茄平台上买小说的版权来翻拍,但今年上半年《还珠格格》《家有儿女》等极具国民度的大IP也宣布启动了相关短剧改编。有行业人士曾表示,一些短剧平台正在和网文平台、版权方洽谈一些长剧无法拍摄的超级头部IP,如《百妖谱》《杀破狼》《AWM绝地求生》等。

02.头部爆赚,编剧、演员“从长转短”

当内容行业回归内容本身,创作者也有机会拿到更可观的薪水和话语权。“趣解商业”了解到,如今短剧行业不仅头部爆赚,大量中腰部的导演编剧也能实现月入过万。

编剧以往在长视频行业经常被视作“食物链底端”,不计其数的长视频编剧都自嘲是“定金编剧”,“每次项目写到一半就黄了”;即使剧集能落地,情节走向往往也会受到决策权更高的人干扰。

然而在短剧领域,不止一位从业者提到,片方和导演都会很重视编剧的想法,爆款编剧的话语权甚至能压住导演和制片人,这在长视频领域是很难见到的景象。

已经售出多部影视版权的作者、编剧南风语公开表示,爆款编剧的稿费已经看齐中剧编剧,甚至说超越也不夸张。

图源:小红书截图

据“趣解商业”了解,头部编剧大多都可以谈分账,靠一部短剧拿到百万元收益的编剧不在少数。此前,现象级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编剧就被曝收入破百万。

据“DataEye短剧观察”报道,缺少爆款经历的编剧通常完本费用在1-3万元左右,而有爆款经历的编剧完本费用则在3-5万元左右。骏乐影视创始人吴文尧曾提到,即使不是头部,30%-40%的编剧都能拿到月入10万元的薪资待遇。招聘平台上,不少传统影视公司都在招聘短剧编剧、主编,月薪多在15-20K,底薪外另有项目分成。

图源:微博截图

收入多、地位高,一度吸引了很多长剧编剧转行写短剧。写长剧4年的清芳(化名)今年开始给短剧制作方写剧本;她直言,长视频项目腰斩,知名编剧接活都不如以前容易,“腾讯视频以后一年只过会40部左右的长剧,要知道2024年腾讯还上了100多部新剧,而且已经是降本增效后的数量了。我们这种给大编剧做联合编剧的,接活就更难了,只能转行找找新出路。”

不过,从长转短并不是那么容易。清芳谈到,长剧需要逻辑铺垫,而短剧节奏快,“弱人物、重情绪”,长剧编剧来写短剧思维和创作习惯都要转变,这也是最难的部分。

此外,也有短剧编剧对“蓝鲸新闻”表示,大部分公司不会给编剧看真实的收益数据,“目前分成透明的只有番茄,编剧可以直接在创作后台看见收益,别家都是要问,问了也不一定给看。大部分分成不仅是少给,甚至不给都是常有的事,就算是小爆款,一句亏本了就可以打发了编剧,总有各种的理由不给编剧分钱。”除此之外,由于甲方掌握主控权,有些编剧可能从过稿阶段就开始面临稿费危机。

图源:微博截图

还有不少想来写短剧的新人提到,现在新人入行似乎比以前更难,江浙沪很多制作公司招聘时都要求爆款经验,没有的话哪怕薪资再低也不收。

哲尼认为,这和制作公司的内容背景有关,“今年仍然有不少做网大、拍广告的公司在往短剧转型,这些公司如果想迅速做出来爆款,可能就会倾向于招募经验更丰富的人。相比之下,一些头部制作方可能对新手更友好,老板懂内容,内部培训体系也比较完善。”

除了内容编剧,短剧的“造星”能力也吸引着影视演员们“由长转短”。

“趣解商业”了解到,今年仍有大量新人涌入横店拍竖屏短剧,其中很多都是科班出身的大学生。选角导演桉扬感叹,今年明显感到条件好的短剧演员变多了,有些中戏、北电的大学生还趁着暑假来横店拍短剧,这群学生价格低、又能熬,挤压了不少非科班的新演员的空间。

今年上半年,“短剧一哥”柯淳自曝日薪2万的新闻,更是给短剧演员行业添了一把火。最近据“搜狐娱乐”报道,某短剧知名的演员商务代言费报价已经高达7位数;有行业人士表示具备这一议价能力的竖屏短剧艺人就是柯淳。

图源:微博截图

窦秀伟认为,演员的定价权和长剧一样,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有人买单其实没有太大的标准。“随着行业发展,有想法对演艺事业执着的演员也会主动去筛选剧本、并筛选合作方,某种层面可以理解,所谓的高片酬可能是某种善意的婉拒。”

“不过除了头部演员薪资暴涨,中腰部主演、特约主演、群演的薪酬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桉扬表示,目前横店群演是100-200元/天,特约演员500-1500元/天,主演(腰/尾部演员)1500-8000元/天,配角基本都会争取日薪1000以上。

此前还有在成都从业的短剧演员对媒体表示,成都市场40岁-60岁的短剧演员比较稀缺,他建议有就业压力的人可以到短剧行业试一试。

近两年,短剧行业的蓬勃发展确实为众多从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让不少人得以在这个领域谋生。《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行业直接创造了约21.9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达42.8万个,总计带动约64.7万个就业机会。

图源:小红书截图

“趣解商业”注意到,以前短剧演员一般选择单干或者签约经纪公司,但现在短剧平台、头部制作方都开始签约自己的演员、做艺人经纪业务。许多制片人都表示,制作公司签演员更多是为了保证作品的呈现,防止演员爆红后锁不到档期。

窦秀伟直言,自己的公司签演员和签导演的方向一样,都以不把短剧当作跳板且热爱这个行业,相信这个行业的未来,反过来我们会给创作者更大的自由,彼此之间凝聚团队作用。优秀的演员和导演编剧一样,都是行业硬通货,制片方掌握自己的人才,也是防止在行业里失去话语权。

03.大厂混战短剧,字节称霸?

不仅制作公司重视签约扩招,平台之间也在争抢短剧人才。

随着短剧成为平台提高用户留存时长的突破口,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华为、小米、360、百度等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入局,再加上爱优腾芒等长视频平台,短剧行业正在上演一场“大厂”之间的混战。

拼多多升级了短剧共创计划,也提高了激励力度;京东近期甚至开出百万年薪招聘短剧制片运营;小米、华为、360等科技大厂,也都亲自下场试水短剧。

图源:微博

平台都在争抢与头部创作团队合作,部分平台还对创作者推出了“真金白银”的激励政策。例如,今年上半年,红果短剧宣布了优厚的编剧分账协议,一度吸引了大量编剧争相签约;河马剧场近期升级的“合伙人计划2.0”就从成品剧合作分成、短剧创作赋能以及短剧联合共投三大方面深化合作,以此推动短剧精品化战略布局。

哲尼表示,红果最早的负责人都来自番茄小说,番茄在2022年左右就签约了很多想做编剧的作者,2023年红果又开始陆续和一些导演、演员绑定合作,会要求一些演员停掉其他社交媒体,只经营抖音账号。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今年5月红果短剧月活破1.99亿,即将超过优酷的月活,只相差50万左右。

图源:微博截图

红果的“膨胀”,不仅意味着它在短剧领域的超头部地位已经稳固,同时,也意味着免费和分账成为了短剧最主要的商业模式。

今年6月,快手正式关停了站内的付费短剧小程序,一些付费短剧平台也传出大裁员的消息。不止一位从业者表示,当下免费与付费短剧的市场份额已经形成了7:3的格局;其中,红果的供给大约占据免费短剧的90%。

在短剧赛道,字节堪称“霸主地位”。就在红果短剧高歌猛进之际,字节跳动又在近期迅速推出两款新的免费短剧APP“木叶”和“咸柠”;通过三款短剧App构建的产品矩阵,字节跳动实现了覆盖全年龄段用户并渗透各级城市市场的战略目标。

不过,对用户而言,免费短剧平台盛行,使得看短剧更加方便;但对很多从业者来说,短剧免费也让别有用心的抄袭、洗稿更加容易。“趣解商业”了解到,有些团队会直接上免费平台对着热度靠前的短剧一比一复刻人设、剧情框架和分镜,“有些甚至连配角演员都选相同的”。

今年3月,听花岛曾指控自家短剧《家里家外》被南京烛影心光公司侵权抄袭。最近,这股“抄袭风”已经蔓延至海外;7月25日,听花岛和点众科技在同一天发布声明称,“短剧第一出海平台”ReelShort上线播放的多部海外短剧与其国内权利作品“基本相同”、涉嫌“一比一抄袭”。

图源:公众号截图

由于短、平、快的内容属性,短剧的抄袭成本极低;从短剧诞生之初,屡禁不止的抄袭和侵权就一直令从业者们气愤又无奈。哲尼坦言,这一行维权困难,收集证据、打官司时间都很长,最后罚的金额也不是特别重,可能最后赔的还不如靠抄袭赚的多。

加强监管仍然是从业者打击抄袭寄予厚望的方式。今年4月,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在会上指出,国家版权局将进一步加大微短剧等网络视听领域版权保护工作,推动微短剧行业版权生态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短剧平台也在加强版权保护。红果短剧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站内已投入数百人专项团队,开展全网盗版监控与投诉,帮助在平台上线的内容合作方打击盗版,单日投诉量达数千条;针对配合度低的侵权平台,将通过法律手段追责,进一步扩大诉讼规模与索赔力度。

“趣解商业”注意到,今年5月份,抖音集团成立了短剧版权中心,对原本抖音短剧、红果短剧相关BD(即商务拓展)团队进行整合,为红果短剧、抖音等平台产品统一提供短剧内容。这一动作被业界视作对短剧IP版权生态保护的新探索,也象征着抖音集团短剧业务走向体系化建设。

图源:微博截图

微短剧特点是“短”,但“短”不意味着“浅”;微短剧形式虽“微”,格局可“大”。如今,微短剧行业迈进新发展阶段,“精品化”创作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精品化不仅意味着内容质量去芜存菁,也意味着行业更加尊重原创、善待创作者。

短剧用三年走过了长剧十年的路,如今2025年进度条已经过半,短剧旺盛的创造力还会带领行业走向何方,值得进一步关注。

Top

1、小米捐赠500万元及35万元应急物资,驰援华北强降雨救灾,小米捐3000万

2、中国代表敦促坚持推进叙利亚政治过渡,中国代表敦促坚持推进叙利亚政治过渡制度

3、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双曲线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时间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tuanjian7.cn/EZU/detail/iwuwgk.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三月流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