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7 12:59 作者:零点一叶
开价172亿收回极氪,李书福溢价收购到底想干嘛?
如果要问最近国产汽车的大事有哪些?吉利开价172亿以溢价回收了极氪的消息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如此大规模的收购,而且还是溢价收购,李书福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极氪凭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一、李书福开价172亿收回极氪?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吉利披露了私有化极氪最新进展。公告称,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
与此同时,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吉利汽车在公告中再次溢价收购,相较于5月7日公告中发布的拟收购价约溢价了超4%。具体来讲,相较于拟收购价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吉利在最新协议中又提高了收购价——每股极氪股份2.687美元或每股极氪美国存托股份26.87美元,
私有化极氪后,吉利期待吃下协同效应带来的增长红利。今年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团的新能源渗透率从去年的39%提升至52%,总销量距离“自主一哥”比亚迪缩小,仅差21万辆左右。李书福溢价收购极氪,好处远不止此。市场认为,此次私有化极氪的时机非常巧妙,恰逢中概股回归热潮,中概股回流政策降低了退市阻力,同时此次交易或将为其他优质资产回归提供借鉴。
如果股东选择置换吉利汽车股份,对吉利汽车来说将省下一大笔钱,毕竟吉利汽车账上的现金总额或隐有压力。根据吉利汽车的财报,截至2025年3月31日,吉利汽车账上现金储备为352亿元人民币,为比亚迪同期的三分之一左右,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减少了约78亿元。
二、李书福溢价收购到底想干嘛?
此次,李书福用高溢价收购自己未持有的极氪股份,这种做法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是,李书福选择不断提高收购价来确保极氪的回归,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并不合乎常理。毕竟,在商业交易中,价格往往是双方博弈的结果,而过高的出价可能会被视为不必要的风险承担。然而,深入探究吉利这段时间的一系列动作后,不难发现,这种策略实际上反映了李书福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
吉利近年来一直在寻求通过大规模整合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整合旗下不同品牌资源成为了关键所在。极氪作为吉利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重要布局,其技术和市场定位与吉利现有的其他品牌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因此,为了加速这一整合过程,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吉利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来完成对极氪的完全控制。
其次,尽管溢价收购看似不合常理,但仔细观察吉利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便能理解李书福的战略意图。李书福希望通过大规模的整合,全面提升吉利的竞争力。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将吉利、领克、极氪等传统品牌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一个更加协同高效的品牌矩阵。
为了尽快完成这一目标,溢价收购也就顺理成章。通过溢价收购极氪,吉利可以迅速将极氪的品牌和技术资源纳入麾下,加快整合进程。此外,溢价收购还可以向市场传递出吉利对极氪品牌价值的高度认可,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
第三,对于吉利来说,随着极氪收购的完成,一个更加清晰的品牌体系正在逐渐形成。极氪主攻豪华极致科技,领克主攻潮流运动,吉利银河主攻新能源高价值,中国星主攻燃油车节能化智能化。这种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有助于吉利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避免品牌之间的同质化竞争。
极氪凭借其前卫设计和高性能标签,已经在豪华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树立了 “科技潮牌” 的形象。通过将极氪纳入麾下,吉利可以进一步强化其在豪华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领克在与极氪整合后,定位更加清晰,聚焦 20 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与极氪形成差异化发展。吉利银河则专注于主流新能源市场,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的新能源车型。中国星在燃油车领域,通过节能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升级,满足消费者对传统燃油车的新需求。
第四,对于车企来说,多元化和归核化都是常用的发展手段。多元化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而归核化则强调聚焦核心业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吉利的发展历程中,曾经采用过多元化的战略,通过收购多个品牌,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多品牌分散运营的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
此次李书福溢价收购极氪,回归 “一个吉利” 的战略,实际上是一种归核化的选择。通过将资源集中在核心品牌上,吉利可以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战略调整,并非否定多元化的价值,而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做出的一种更加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选择。
只是,这样的选择能否真正让吉利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我们不妨看看以收购为起点,看看后面的发展再说。
3、懂车帝测试使用的障碍物材料是否被毫米波雷达穿透,汽车障碍物探测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