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眼|期待更多上海AI人,愿啃底层技术,把产品做到“为人服务”
两年前,写“百模大战”,百是态势,是期待;今年,再讲“百模大战”,百已是现实,是竞争。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场被业内视作“AI春晚”的科技盛宴,又一次在黄浦江畔拉开大幕。历经8年沉淀,大会既是一面映照AI飞速发展的镜子,更成为一盏照亮未来道路的探照灯。
想先说两位和AI相关的外国人。
第一位,是被称作“AI教父”的图灵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弗里·辛顿,将在本届大会上作精彩演讲。他最近广为流传的话术是,“未来10到20年内,AI或将比人类更聪明,它很危险”。
第二位,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在本周,他启动了一项重磅计划——《赢得竞赛:美国AI行动计划》。他还嫌“人工智能”之名太土,倾向于叫它“天才智能”。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开幕
为什么要提这两人?或许,这恰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的必要性、紧迫性。上海,正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创新高地,其肩负的使命,已然超越城市发展的单一维度——是一次勇为科技尖兵的奔赴,也是一场为国担当的出征。
AI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博弈,更是国家战略实力、未来话语权的关键角力场。现今,全球AI格局正经历剧烈重塑,大国之间在算力、算法、数据等关键要素的争夺上寸土必争。
上海作为我国AI发展的前沿重镇,责任之重,不言而喻——要打造和探索的,不仅是技术高地,更是在创新引擎全速运转时,如何使治理框架更具韧性和包容性。
有人直言不讳,中国的AI企业,核心技术“复读机式”创新,基础算力仍受制约,能“造火车头”的没几家;很多企业被快节奏裹挟着卷入“功能主义”浪潮……严苛了些,但也是现实。要欣慰,25日晚,土生土长的上海AI公司阶跃星辰“抢跑”了,发布了新一代基础大模型Step3——还是有“上海队”,把底层逻辑、工程架构、推理能力当第一性原理在深挖。
然而,更大的难题,深藏于技术瓶颈之外。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渗透并重构着社会肌理,所引发的伦理挑战、安全隐忧、治理困境,已是全球范围内悬而未决的深刻命题。这些治理层面的难题,复杂性与破坏力,丝毫不亚于大模型技术或芯片的更新迭代。要成为真正的全球引领者,必须将伦理安全内化为技术创新的基因,使“善治”成为“智造”不可分割的坚实底座。
模速空间短短一年多就集聚超400家大模型企业,今年一季度上海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190亿元,目前上海已集聚人工智能人才超25万……数据映照着上海在AI竞争中展现的雄心——我们拒绝零和博弈的陈旧逻辑,在徐汇西岸、在浦东张江打造“开放试验场”;我们突破“重硬轻软”的惯性思维,推动院校企业在基础理论领域静水深流;我们超越技术功利主义,推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技术稳步前进。这种发展哲学,正是上海为全球AI进程提供的新范式。
同样在不久前,英伟达CEO黄仁勋会见了上海一家AI企业的创始人,深度交流两小时。年轻人和年轻人的事业,正被世界所看见、所关注。
上海,拥有敢于试错的年轻科研人,广阔的应用场景,也有国家战略支持,产业集群基础。借着又一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待有更多上海AI人,愿意啃底层技术,愿意把AI产品做到为人服务,让AI时代不仅仅是“能生成”,更是“能理解、能推理,更改变生活的细微处”。
原标题:《新民眼|期待更多上海AI人,愿啃底层技术,把产品做到“为人服务”》
栏目编辑:王蔚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 陈梦泽 图片编辑:新民晚报 陈梦泽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
1、三星 Galaxy S26 Ultra 手机背面渲染图曝光
2、精武强能向深蓝(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新时代优秀革命军人
3、京东云开源JoyAgent智能体,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京东云el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