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万联易达副总裁:产业AI应用将变成新型基础设施,万联易达 怎么样
2025年被业内认为是人工智能“爆发”元年,随着通用大模型技术日趋成熟,AI应用正从消费端快速渗透至产业端,掀起新一轮效率革命。
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自然也成为关注焦点之一。而在这场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万联易达集团凭借其创新的“AI Solution for Industry”发展范式,成为推动产业互联网生态建设的标杆企业。
万联易达成立于2018年,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敏锐把握产业互联网发展机遇,已发展成为集人工智能应用、商品交易、整车物流、数智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运营商。
为让业界能更深入了解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价值与未来图景,杜新凯向观察者网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下为对话实录:
观察者网:您能否先介绍下万联易达?公司从一家传统的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向产业互联网平台,那么现在在产业端,除了供应链、物流之外,万联易达还有哪些布局?
第二个板块,商品交易板块,我们希望把产业里面所有的交易都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一个类似于个人消费互联网一样的产业互联网。
杜新凯:我们知道从2022年底chat GPT发布以后,其实新一波的人工智能创新浪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
杜新凯:全产业大模型并非锚定某个特定行业,而是要覆盖国民经济涉及到的90多个行业,服务全产业链企业,帮助企业不同角色解决工作上的各类问题,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质量。全产业大模型初步会包含产业知识问答、产业数据问答、企业深度洞察、价格趋势预测、行业研报创作、行业资讯推荐等多种功能。
全产业大模型重构产业链价值的核心是通过“数据贯通”和“智能决策”,让产业链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而释放全链条的效率红利。
具体来说,在数据贯通方面,它依托产业互联网积累的企业基础信息、供应链数据、生产数据、交易数据,这些“真实场景的数据流”是模型的“养料”,让模型能真正理解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观察者网:除了呈现全产业覆盖的特点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杜新凯:我们的全产业大模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准”,我们希望可以针对产业的实际问题给出非常精准的回答。因此,我们在产业可信数据建设上做了很大的投入,保证数据从源头就是精准的。同时叠加上全产业覆盖的特点,能够助力大量企业提升运营效率。这也是万联易达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观察者网:能否分享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比如在钢铁、冶金这些传统产业中,我们是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效率提升的?
观察者网:实际上,要覆盖90多个行业并不容易,万联易达有那么多精力可以这些行业全部摸准吗?
要打造一个全产业大模型工作量巨大,且投入相对较高,但我们还是要在这方面持续深耕。目前,有了通用大模型打底之后,只要钻透细分行业,就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投入和难度也会较之前大大降低。所以,我们认为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有信心、有勇气来做这个投入。
观察者网:您如何判断产业AI的发展趋势?
杜新凯:产业 AI 未来趋势有几个明确方向:第一,从单点优化到全局协同/全链条智能协同。产业AI不再局限于单一环节(如物流调度或质量检测),而是向全链条渗透。
第二,从数据驱动到智能决策。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AI正从辅助分析转向自主决策。例如,万联易达的产业AI引擎可根据企业交易历史、信用状况生成授信额度建议。
第三,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生态化发展。国家AI+政策与企业降本增效需求共同推动产业AI落地。
未来产业AI能够变成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型基础设施,全方位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带来AI的赋能和加持。
1、篮网官宣季前赛赛程:10月中国赛两战太阳 无中国球员成遗憾
2、友谊赛:罗马3-0完胜戛纳,沙拉维开场闪击,埃文-弗格森连场进球,罗马队比赛视频
3、桂林卫健委工作人员对来访群众态度粗暴?官方通报,桂林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