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马可波罗IPO,“瓷砖一哥”未来发展前景几何?

时间:2025-07-30 00:06 作者:我就讨厌你

马可波罗IPO,“瓷砖一哥”未来发展前景几何?

文 | 张佳儒

IPO长跑三年多,“瓷砖一哥”终于要冲线了吗?

7月25日,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马可波罗”)招股书注册稿正式披露,根据深交所官网信息,马可波罗IPO 流程已推进至“提交注册”环节,上市曙光近在眼前。

按照常规流程,若马可波罗注册结果顺利通过,意味着公司已实质满足监管机构对上市条件的审核要求。

马可波罗是国内瓷砖行业龙头企业,但IPO之路却较为坎坷。早在2022 年5月,公司就正式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两年后的2024年5月,公司成为新“国九条”后首家上会公司,结果遭遇“暂缓审议”。

IPO之路坎坷背后,马可波罗的业绩稳定性成为监管和外界关注的重点。

根据招股书注册稿,2024年,马可波罗营收下滑17.93%,金额不如2019年的水平。归母净利润小幅下探,自2022 年起已连续3年下滑。公司还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测,营收、利润预计将双下滑。

在这场漫长的IPO之路中,除业绩表现外,马可波罗曾因“分红后募资补充流动资金”的操作引发市场争议。随着监管新规落地,公司删除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募集资金总额也从最初的超40亿元缩减至不到24亿元。

如今,冲刺注册环节的马可波罗,能否在业绩承压的困局中成功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其上市后的二级市场价值又将如何演绎?市场正持续关注。

净利润连降3年,“瓷砖一哥”业绩下滑仍待解

700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方掀起 “中国热”。上世纪90年代,广东企业家黄建平创立陶瓷企业,取名马可波罗,意在“为中国陶瓷打造出第一个世界知名品牌”。

在黄建平的经营下,马可波罗成长为国内“瓷砖一哥”,旗下主要拥有“马可波罗瓷砖”“唯美L&D 陶瓷”两大自有品牌。2022-2024 年,公司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62%、3.23%和3.27%,排在国内第一。



回顾过去几年的业绩表现,马可波罗的增长曲线波动较大。2019年至2021年,马可波罗营业收入从81.3亿元增至93.65亿元,归母净利润从9.84亿元增至16.53亿元,增速较快。

在业绩增长的良好态势下,马可波罗趁热打铁,走上了IPO之路。2021年9月,马可波罗接受上市辅导,2022年5月招股书披露,向外界展现其2019至2021年的增长业绩。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财务资料的不断更新,马可波罗业绩不稳定性暴露出来。

根据招股书注册稿,2022年至2024年,马可波罗营收分别为86.61亿元、89.25亿元、73.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4亿元、13.53亿元、13.27亿元。

对比可知,2024年,马可波罗营收下滑17.93%,规模已回落至2019年水平以下;归母净利润则在2021年达到16.53亿元的峰值后,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

业绩的稳定性,一直是马可波罗IPO的核心话题。2024年5月,作为新“国九条”下首家上会 IPO 企业,马可波罗市场关注度空前高涨,但最终结果却是“暂缓审议”。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上市委暂缓马可波罗上市申请的审核,主要是考虑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一定下滑等实际情况,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影响业绩不确定因素是否消除。

2024年12月,马可波罗针对上市委意见落实函所列问题进行了回复,核心内容便是论证公司业绩的稳定性。

比如,马可波罗表示,下游房地产市场的不利影响因素目前已基本消除,多项重磅房地产支持政策出台,将间接带动陶瓷消费需求修复。公司还强调,自身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抗风险能力强,未来有望发挥品牌、产品、技术等优势,业绩将保持稳健发展。

到了2025年1月,马可波罗二次上会审议成功过会。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可波罗强调业绩稳定的同时,业绩数据下滑难题仍待解。

招股书注册稿中,马可波罗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8.50亿元至 51.00亿元,同比下跌7.25%至11.79%;归母净利润约为10.00亿元至10.50亿元,同比跌7.66%至12.06%。

如今,马可波罗已提交注册,上市曙光近在眼前。但对于这家瓷砖巨头而言,如何有效止住业绩下滑的趋势,重新回归稳定增长轨道,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看点。

拟募资额缩水16亿,曾因分红后募资补流引争议

业绩变动下,马可波罗寻求的估值也有所变化。

2022年5月,马可波罗招股书预披露版本中,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19亿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拟募资40.18亿元。按照这一募资规模及发行股数比例测算,彼时公司所寻求的发行后估值超过400亿元。

而在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注册稿中,马可波罗的发行股数和比例规划保持不变,但拟募集资金规模已下调至23.77亿元,较最初版本减少16.41 亿元。以此计算,公司当前寻求的发行后估值已调整至接近240亿元。

从拟募集资金调整项目看,马可波罗删除了“广东东唯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40万平方米特种高性能陶瓷板材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两大项目。其中,马可波罗曾拟募资8.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马可波罗募资计划背后,有着一段引发关注的分红历史。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3年,马可波罗合计分红8.23亿元。根据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黄建平持有42.12%股份,按比例可分得的红利金额为3.47亿元。

马可波罗在分红后又计划通过募资补充流动资金,引发外界对其突击分红和募资必要性的争议。事实上,分红后募资补流也是监管关注的重点。

2024年4月,新“国九条”明确指出,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

当年4月30日,沪深交易所对申请文件受理指引作了修订,明确规定了“突击‘清仓式’分红”的标准,即:发行人最近三年是否存在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80%的情形;是否存在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50%且累计分红金额超过3亿元,同时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占募集资金总额的比例超过20%的情形。

监管新规出炉前,马可波罗的招股书为 2023年6月更新版本。公司分红金额占比未达突击 “清仓式” 分红情形,但募集资金里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占比超 20% 。

监管新规落地后,2024 年5月10日披露的上会稿中,马可波罗删掉了补充流动资金这一募资用途。

从过往案例看,部分IPO企业分红后募资补流引发市场质疑,往往会砍掉募资补流项目,以此缩减融资规模,试图消除监管和外界疑虑、推进上市进程 。

就马可波罗而言,在公司拟募资额调整后,其IPO进程推进至提交注册阶段,但业绩下滑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最终,公司能否顺利通过注册并完成发行上市,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外界及投资者对马可波罗的期待,并非仅仅是业绩下滑态势下的“业绩稳定”,而是其能够借助上市进一步开拓市场版图、挖掘新的业绩增长引擎,这是公司当前和未来需要破解的核心课题。

Top

1、北京多区降级或解除防汛应急响应,延庆怀柔密云等地保持防汛一级应急响应

2、释永信●少林寺●《少林寺》,少林寺住持释永信

3、特朗普表示要缩短给俄罗斯的时间,他表示对普京很失望,特朗普求助俄罗斯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tuanjian7.cn/OSZ/detail/tmfhyu.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我就讨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