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的命门不能都靠进口,动车上的门
基本实现国产化的动车仍然有“三大件”不能自主生产,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动车车轴轴承全靠从德国进口。动车转向架相当于动车车厢的底盘,是动车车厢的承载体和运动体。也就是说,中国动车核心部件不能保证完全自主生产,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中国高铁总量规模很大,承担的快速运输任务也比较重,所以这种“车厢的承载体和运动体”本身是具有“内在的消耗性”机械总成,如果也就是说,动车车轴轴承作为消耗品需要定期更换,不是一劳永逸。也就是说,动车车轴轴承是最重要的“消耗品”。所以,动车车轴轴承的自主生产是必须要做到的。如果德国一旦断供,中国高铁大规模“趴窝”的情景很难避免。
总的来讲,动车车轴轴承属于纯机械构件。所以自主生产的主要问题就是两大方面:材料和制造工艺。前者是物质条件,后者是技术实现条件。前者的材料物理性质,比如,硬度和弹性模量等技术指标决定了材质是否满足轴承的使用要求,制造工艺(加工和装配精度、表面硬化和热处理等等条件)是保证生产质量规范要求。两者缺一不可。
中国冶金水平,和机加工以及热处理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解决动车车轴轴承的技术问题有很大的可能——不要忘了,美国航母的阻拦钢索实际上是中国河北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生产的(当初为了福建号航母阻拦索对外采购遭到拒绝)。所以我们怎样调动国内企业的积极性参与动车车轴轴承材料和加工工艺方面研究合作,这样中国动车车轴轴承完全国产化是有很大概率的。尤其是要注意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场面出现。现在不作为,将来必有麻烦。
3、【搞啥测试?交管与保险把交通事故出险数据统计公布出来最好】,出险记录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