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不再把欧洲放在眼里,布鲁塞尔怪不得谁”
7月30日,特里洛-菲格罗亚发文批评道,欧盟在对华立场上的混乱和对美国无尽的妥协,既削弱了布鲁塞尔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力,也让自身陷入边缘化,使其沦为无足轻重的存在。
他指出,50年外交互动以来,布鲁塞尔与北京的分歧从未如此难以调和。这其中当然有美国特朗普政府故意离间的原因,但“通往中国的桥梁并非毁于外部,而是欧洲亲手一块块拆毁的,根源在于其自身政策的混乱失据。”
“如果中国不再将欧洲放在眼里,布鲁塞尔只能怪它自己。”他毫不客气地写道。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左)、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 东方IC
文章写道,在现实主义主导的国际体系中,欧盟仍固守自由主义行事逻辑。其奉行的多边主义、共识原则与法律至上理念,在赤裸裸的强权政治面前土崩瓦解。特朗普利用了这种错位,通过强加“非此即彼”的伪命题,即“要么依赖美国安全保护,要么维系对华经济伙伴关系”,困住了布鲁塞尔,也暴露了欧盟无法确立自主立场的缺陷。
在对华态度上,布鲁塞尔同样立场混乱。今年早些时候,欧盟曾对中方展现出短暂的开放姿态,如今却已消失殆尽。这自然让中方质疑欧盟的地缘政治信誉,敦促其在解决经济问题之前先调整政治思维。
“(欧盟)道德上的双重标准更为深层。”特里洛-菲格罗亚指出,布鲁塞尔要求中国疏远俄罗斯,却从未对其他不愿减少与莫斯科关系的国家提出想通要求,比如在四年里吸纳了俄罗斯38%主要军火出口的印度。也从未有任何一名欧洲领导人解释过,为什么与中国的接触必须取决于其对俄罗斯的立场,而对其他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条件。
“这不仅损害了欧洲的信誉,也断送了其通往多元化的任何道路。这种刻意针对北京的做法,还彻底断绝了欧亚格局重塑的任何可能,”他写道,“而这可能正是特朗普想要的结果。”
他分析道,这种困局源于双重误判——欧洲误将中国的实力视为“威胁”,却将美国的胁迫视作“正常关系”、“可靠伙伴”。这就导致中美得出了同一个结论:欧洲领导人选择妥协而非自主。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美国施压中表现更坚韧、更强硬的中国会认为,除了维护商业关系外,与布鲁塞尔的深入互动已无必要;而特朗普的“离间计”也得以成功,他排除了一个华盛顿最忌惮的结果:一个有权威的欧洲与一个自信的中国展开深度互动。
“此次峰会证明,21世纪的舞台属于两个超级大国,而非三个。”他写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影石创始人谈「杀入无人机市场」:存在市场增量空间、尊重大疆但将与之竞争;李想:第一眼看到i8我都觉得丑;索尼起诉腾讯新游「抄袭」
3、现在都反过来了,生活可以乱来,影视纯洁无瑕,现在的生活,都是过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