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艾利森:很多人分析特朗普对华政策时,常忽视四个基本考量点
【文/格雷厄姆·艾利森,翻译/鲸生】
尽管今年以来的中美关系持续紧张、频繁登上各大新闻头条,但仍有理由相信,本周的会谈将为两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打下基础。
当地时间7月28日,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中美经贸会谈。这是会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握手。 图自央视新闻
如果我们再大胆一些,不妨设想这场峰会将宣告开启一种新的中美双边关系——甚至可能称之为“伙伴关系”。
首先,特朗普并不像绝大多数美国外交政策建制派人士(包括其政府中的许多人)那样,对中国持鹰派立场。用一个联想游戏来比喻,如果提示词是“中国”,那么他回答“是朋友”的可能性,不亚于“是敌人”的可能。
今年四月,一次意气用事的决定加深了他的这份印象。当时,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145%的关税,中国则以125%的关税回击,导致美国经济出现震荡。当特朗普政府开始限制对华出口先进半导体后,中国随即以限制稀土出口进行报复——这些磁体对于美国生产的汽车和军用武器至关重要——特朗普最终让步了。他的政府取消了相关出口限制,允许英伟达向中国销售先进芯片,并且据《金融时报》报道,他还指示美国商务部“避免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
在今年4月的贸易战中率先“眨眼”后,特朗普政府被曝考虑从缅甸获取稀土供应,图为近年来中国从缅甸进口的稀土氧化物数额 单位:公吨
据回忆录及其他可靠消息源披露,在他首个任期内,每当椭圆形办公室里谈及台湾问题,特朗普多次将一支记号笔的笔尖与自己的办公桌对比,说:“这个点(笔尖)是台湾,那张桌子是中国大陆。”他还曾表示:“台湾对我们一点好处也没有。”据报道,特朗普已拒绝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原计划于今年8月在纽约过境中转的请求,而路透社报道称,赖清德已将行程推迟至“今年晚些时候”。
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计划窜访拉丁美洲并“过境”美国一事,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坚决反对赖清德以任何由头、任何形式“过境”窜美。美方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不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对于中方来说,同样有着充分的理由去推动达成一笔所谓的“大交易”。在贸易和出口管制问题上,中国握有强势筹码。当特朗普宣布了一项本质上相当于贸易禁运的政策后,中方的回应既展示了强硬姿态,同时也给美方保留了台阶可下。
对于中国来说,在与美国打交道时,除了避免爆发灾难性战争的考虑外,最核心的议题就是台湾。在北京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中,两岸统一被视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台湾问题不太可能以一笔房地产交易的方式解决,但并不难设想一个未来:美国明确表态反对“台独”,并表明不愿因台湾问题而触发与中国的战争。
(原文发布在美国“外交政策”评论网站,原标题:“这会是中美友谊的开始吗?”译文有删改,仅供读者参考,不代表观察者网意见。)
2、赢学流量到底是怎么回事?用最近美帝水灾例子来简要分析,赢学教育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