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7 12:13 作者:艾苏苏的虫子
毛尖|“黑”的政治经济学:谈黑悟空和魔童哪吒
【文/毛尖】
几年前,“DT财经”出过一份著名的《2021年轻人“金庸成分”报告:数据告诉你,金庸留下了一个怎样的江湖?》[1]。这份报告显示,在“最受欢迎的金庸角色”调查中,东方不败进入了最受欢迎的男性角色前十,周芷若不仅位列最受欢迎的女性角色前十,且在“00后”心中排入前五。
《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的文本效果在之后三十多年的文艺中持续发酵,强力推动了社会伦理和美学迭代。尤其2010年以来,横行媒体并得到全年龄层点赞的文艺形象,大多有一个黑化的过程或者黑化的前提,其中,女队代表是《延禧攻略》(2018年)中的延禧,男队代表是《山河令》(2021年)中的温客行,两部剧都是年度超级现象剧,无数观众因为延禧们“有仇必报而且当场就报”的短平快模式而大呼“乳腺畅通”,同期的职场文艺中也由此出现了大批“报仇党人”,面对上司或同事的霸凌,他们不再逆来顺受,而是选择立即黑化或者直接黑化。
可以看到,黑化是一种强力文本升级机制,比失忆、车祸、白血病这些桥段都更好用,一般情况下,绝症这种桥段可以拍几集,但人物黑化就可以翻倍延时。如此,即便只从经济学角度考虑,黑化也是必杀技。
二、“真黑美”
网友们做的容嬷嬷表情包
这种观众心理直接改写了他们对角色的接受。《甄嬛传》(2011年)中安陵容的扮演者陶昕然,当年因为角色心机深重又腹黑被“网暴”到没法出门。近几年,年轻观众重新审视安陵容,在她的黑化上投射自己,安陵容也因此翻红。
黑化人物以各种变体持续覆盖全类型影像,包括国产剧中变化最少的年代剧。年代剧中的主轴人物常常是善媳妇,从《渴望》(1990年)中刘慧芳这种忍气吞声的人物,到郑娟(《人世间》[2022年])或那存花(《父辈的荣耀》[2023年])类圣母,女性形象建设就是永远的付出,永远的隐忍,永远牺牲小我成全大家,但这两年的媳妇不再走“真善美”赛道,《小巷人家》(2024年)就是例子。
电视剧《小巷人家》中的黄玲(右)回应婆婆
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我们文艺主场主人公的基本品种都是“真善美”,而从90年代到现在,“真黑美”终于水滴石穿地升格成为主力队员,新世代的大众文艺更直接抠掉了“C位”上的“善”,黑化不仅成为文艺的宣传用词,也成了新一代读者和观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在新中国电影中,演员都不愿意出演黑色人物或黑化人物,王滨、水华找陈强演《白毛女》(1951年)中的黄世仁,他说:“我还没结婚,演了黄世仁,谁家的闺女肯嫁给我啊!”半个世纪过去,演员不仅无惧“黑”角色,而且积极参演。《笑傲江湖》拍了很多版,周芷若的权重越来越大,演员的表现也配合更“黑”,更具心机,因为年轻观众正在史无前例地重新接纳黑调人物。风靡全球的影视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2011年—2019年)在这方面也做出强劲示范,八年间《权力的游戏》被不同阵营人物的接力黑化所链接,而且,每次剧集中出现人物黑化,收视都会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