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1 19:25 作者:月忧乐
54-解读中国为何强大的地理密码8-水稻,让我国成为工业革命前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在工业革命前,我国围绕着水稻种植,加上养猪积肥、大豆、油菜轮作,建立了世界上最集约高效的农业体系。没有之一!这让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
好,接着上期聊。
为何旱作作物种植中出现的土壤、养分流失、连作障碍等问题,在水稻种植上,发生的就要少很多?它为何这么牛?首先,水稻是天赋异禀的粮食作物。我们先看水稻的原生环境。
亚洲栽培稻起源于夏涝秋旱的背坡湿地。这种湿地,夏季最高水位还高的地方会形成森林。在比冬季最低水位还低的地方,由于积水而会形成河床或永久湿地。中间的位置,是季节性的湿地,生长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普通野生稻。这里的环境是夏天水多,会淹没水稻的根部。但是秋天,雨水就少了,水稻就没泡在水里面了。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的野生稻
因此,水稻跟玉米、谷子、小麦这些旱作的粮食作物不同。它是唯一可以生长在水里面的粮食作物,所以它才得名为水稻。
而水则帮助水稻淹死了大多数杂草。还剩下少数杂草,就有稗子这个大反派,成为农民们种田最怕看到的东西。
为何水稻不怕水淹呢?因为水稻的茎里面有导气管,可以为根系输送氧气。我们吃的莲藕,也是水生植物。它中间的空心,其实就是它的导气管。
而旱作作物的根系只能靠土壤的空隙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一淹水,土壤空隙中的氧气就被赶出去了。旱作作物的根系就被憋死了。
而在印度、孟加拉国两国的恒河流域、缅甸的三角洲,则生长着深水稻。
它一般生长在水深1至6米的深水中。深水稻的茎秆长度可以达到6米。这种深水稻的平均亩产约为300斤左右,只有常规水稻单产的1/3。
要想收割这种水稻,必须站在齐腰深的水里面。甚至是坐着船去收割。
世界上有1亿人口,必须依靠深水稻生存。
更牛的是,水稻还可以种在旱地。这种水稻品种被称为旱稻。世界上有13% 的水稻是种植在旱地里的。
它的产量也不高,一般在500 到700 斤。
而水稻喜欢长在水里面的特点,也让它的大家族出现了一个很牛的品种,那就是海水稻。
它是在1986年,被广东海洋大学的科研人员陈日胜老先生在沿海区域意外发现。
陈日胜老先生在查看海水稻稻穗
从外观上看,海水稻的米,颜色红得发紫,口味也难吃。但现在它突出一个原生态有利于健康的概念,结果海水稻现在的价格还卖得很贵。普通大米3到8元/斤,海水稻的价格居然有 15到30元/斤!
截至2023年底,海水稻在我国种植面积突破 200万亩,主要在海边和内陆盐碱地种植。平均亩产 300到500公斤。听起来不高,但是它不用施肥不用打药,完全是白捡的。
国家规划到 2030年,力争覆盖 1亿亩盐碱地,占中国盐碱地总量的1/10。
这又是我国对全人类做出的一大贡献。
第二,它的生活习性很适宜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种植。
前面提到,水稻的起源地是夏涝秋旱的环境。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刚好是夏天多雨,秋冬少雨。而热带季风气候区,刚好也有雨季、旱季,雨季在5-10月份。
这是对作物生长最有利的雨热同期气候。所以水稻的单产很高。
水稻尤其喜欢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
而我国境内有大面积的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很适于水稻种植。
而前面已提到,目前水稻也在亚洲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广为种植。
而东南亚和南亚不少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区。大家可以看世界水稻产量分布,水稻种植也主要集中于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印尼、印度、孟加拉国的部分地区。有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种植有大面积水稻,有的却很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按地区来分别解释。
首先就是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孟加拉国。他们的水稻种植区域,位于这几个国家的三角洲地带、河流出海口、沿海平原,这里土壤肥沃。
而对于印尼和菲律宾呢,则因为当地的火山喷发,带来了大量对于水稻生长有利的火山灰。据研究,火山灰土壤的水稻产量比冲积土高15%到25%。
而火山灰没有覆盖的区域,则没有种植水稻。
而如果再对比位于赤道附近的非洲和南美地区,火山分布要少很多。所以就没有类似亚洲这样的有利条件,
所以,亚洲是世界上最有利于种植水稻的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到全世界约90%。亚洲水稻种植区域的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第三,水稻生活的水域存在固氮细菌,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水稻田中的固氮菌主要分为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自生固氮菌每年可固氮约5到20 kg氮/公顷。联合固氮菌呢,是和水稻共生的。它生长于水稻的根系附近,每年可固氮约10到30 kg氮/公顷。
所以这一点导致水稻田和旱田相比,即使很多年不施肥,仍然有一定的肥力。
气候炎热的亚热带、热带地区,土壤往往是酸性的。
水稻田能增加土壤肥力的优点,让水稻能在亚热带、热带生存。
其二。我国的水稻种植,很完美地模拟了水稻需要的环境。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前面提到,水稻起源的环境是夏涝秋旱的季节性湿地。我们的老祖先,先建立有田埂的稻田,来模拟水稻喜欢的夏涝环境。有了田埂,可以用于收集雨水。并且,在水稻生长期内,主动往稻田里放水灌溉。
贵州水稻田地球上的植物,只有5%可以适应利于水稻生长的长期水淹环境。所以这个长期泡水的环境,消灭了不利于水稻生长的大部分杂草。而对于旱作的作物来说呢,就无法以淹水的方式,消灭跟自己争水争肥的杂草。
然后,在水稻收割前,提前7到12天,主动排光稻田里的水。这个环节在水稻种植上叫晒田。这个方法不仅有助于顺利收割,还能保持根系活力,进而提升结实率和千粒重。
黑龙江水稻收割
这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第一就是把多余的盐分给带走了,因此,不会产生盐碱化。
第二,就是带走了对生长不利的有毒有害物质,例如病原菌、害虫。
这样,水稻的连作障碍,尽管也还是存在,但就少多了。
相比之下,旱作作物就没有办法来这么处理了。
第二。田埂保住了宝贵的土壤和养分。
水稻田需要在田里蓄水,那么水田里面需要基本上是平的。不能这里高,这里低。因为水往低处流嘛。有个明显低很多的地方,水都留到那里去了。
然后田埂是用来防止田里的雨水流失,保证水稻在生长期内有水的。这也顺便让稻田里的土壤和养分没有随着雨水被冲走。
而水稻种植需要把田弄平这一点,其实就是等高线种植。这其实就是梯田的前身。
而这一点对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来说,尤为重要。如果不是有稻田,东南亚地区,想发展好农业是很困难的。因为这里没有像印度那样的大河,有面积很大的冲击平原。
这里雨热都不缺,但是雨水会冲走耕地中的养分。因此,这种地区往往会成为贫瘠的绿色沙漠。但是有田埂的稻田,就人为干预了这一过程,保住了宝贵的土壤养分。
所以,世界上种植水稻的热带地区,要感谢我们的先辈给他们带去了水稻种植!
而对于旱地来说呢,因为怕积水,所以不会有田埂。但这也带来了下大雨的时候,水土和养分流失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位于坡地上的旱地,更是如此。
如果美洲的玛雅人,在热带密林中,种植的是水稻。也许就能避免种植玉米造成水土流失,耕地越来越贫瘠。最后导致它的文明崩溃的悲剧。
第三。我国在南方的丘陵和山区,建立了大量梯田。
我国南方地区,雨热充足。但就是有一个缺点,平原太少了。我国的平原主要在北方地区。如果在南方的这些丘陵和山区,也实行旱作方式。由于夏季多雨水的气候,只会让耕地越来越贫瘠。
幸好,我国先辈在这里按梯田方式建立了稻田。因此支撑了南方的人口增长。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新中国成立后,在北方地区也学习了南方建立梯田的经验,在很多山区建立了梯田。
雪后的河南林州西井山梯田
而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和印尼地区的稻田,也是按梯田形式进行耕作的。
菲律宾巴拿威梯田
其三。我国先民在水稻田里面建立了营养循环的小生态。
这个生态就是稻-萍-蛙生态系统。
除了前面提到的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能够固氮以外。我国先民从明代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中种植红萍。它与可以固氮的鱼腥藻共生,所以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在中耕期间将萍压入泥中,作为绿肥。剩余的满江红继续生长。
当红浮萍覆盖率达到30%时,水面蒸发量可降低20%。并且可以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红浮萍每年可固氮6-8公斤,相当于节省15公斤尿素。而且它跟大豆固氮不同,它是不占用农田面积的。
红浮萍覆盖水面,使水温稳定在26℃的黄金区间,既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又为蛙卵孵化提供理想环境。
青蛙刚好可以捕捉田里面的虫子。
其四。主动对水稻田施肥,让稻田保持地力。
首先就是水稻收割后,在田里种植苕子、紫云英等豆科植物,作为绿肥。
其次就是冬天挖河塘的淤泥,作为肥料。
然后就是将人畜粪便,作为肥料。
在耕作前,烧火粪。什么意思呢?就是将土壤和作物秸秆等混合后焚烧,来作为施肥来源。
一方面是得到草木灰,补充水稻需要的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它是碱性的,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
另一方面,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减少土传病害。
还有,对于山区的水稻田来说,这里有很多的冷浸田。这么做可以提高耕地的地表温度。
其五。与其他作物轮作。
从唐代开始,我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就开始将水稻和油菜进行轮作。到明清时期,这种方式已成为南方种植水稻的主流方式。
这么做的好处是。:
第一。增加经济收入。
长江流域:7至10月,种植中稻。11至次年5月,种植油菜。土地不会闲置。
油菜籽榨油后,每亩可增收1000至1500元。
第二。油菜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促进后续水稻对磷的吸收。
第三。可以防控害虫、杂草。
水稻田的螟虫、纹枯病等病原体难以在旱作的油菜田中存活。
油菜释放的硫苷类物质可抑制部分土传病害(如水稻纹枯病菌)。
油菜种植需翻耕,可清除水稻田的稗草、莎草等杂草种子。
其六。建立了稻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系。
让我们看看在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的农业生态。
房子一般都建在丘陵山包形成的山坳里面,这么做是为了抵御冬天的北风。而山包上,种植有树木,用来涵养水源。
房子门口、稻田处,必然有堰塘,作为生活、农田灌溉的水源。
而堰塘里面种植有莲藕,并养鱼。当然了,冬天,也会挖塘泥,作为稻田的肥料来源。
在水稻种植期内,放堰塘、水库的活水,用来灌溉。
这在云南,更形成了伟大的杰作-元阳哈尼梯田。
当地围绕着水稻种植,形成的“森林、村寨、农田、江河”体系,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让自然界的水和养分,来保证水稻种植的运行。
首先就是水分的循环。
当地位于热带,水田常年泡水,夏季的高温,让水田的水分被蒸发,到高海拔的森林地带,水蒸气被冷却后,形成降雨。
但是降雨并不会一下子就汇集到江河里面。它在各级的梯田里面停留,多余的水,才会汇集到江河里面。
然后稻田里的水分,继续水分的循环。
然后是养分的流动。
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牲畜粪便、村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经雨水冲洗,顺着地势,形成水流。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其七。水稻种植从我国传播到了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后,它的高产特性,让亚洲成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
而东南亚、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如果按旱作方式来耕作,只会引起类似美洲的玛雅人那样的生态悲剧。
其八。以水稻种植为核心,让中国成为在工业革命前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
水稻种植和其他旱作作物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
除了玉米以外,是世界主粮中产量最高的。
对环境更为友好,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贫瘠、连作障碍的情况,相比旱作来说要少很多。
产生的经济利益最好。
围绕着水田种植,至少会产生莲藕、鱼这样的产出。而且第52期已提到的珠三角桑基农业模式。经济价值、生态价值都堪称完美,可以提供蚕丝、鱼这样的高价值产品。
可以这样说,在工业革命前,我国围绕着水稻种植,加上养猪积肥、大豆、油菜轮作。建立了世界上最集约高效的农业体系。没有之一!
这让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
但讲到这里就完了吗,还没有!
我国的农业优势,给我们带来了从近代国运沉沦中奋起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在全球排名前列的国民高智商。具体分析,请听下集。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谢谢大家!
1、欣龙控股:聘任于春山为公司总裁,周菊锋为董事会秘书、副总裁,欣龙控股集团
2、工信部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2020年多晶硅